重生之空间军嫂懒妻—重生懒妻军嫂
作者: | 来源:517haojing.com | 2024-08-15 11:39:13 | 浏览次数:
朱紫球 太平天国运动,曾经轰轰烈烈,然而,在历史的天空中,它像一闪而过的流星,十几年后便覆灭了。说到太平军的覆灭,就会说到其偕王谭体元,说到偕王谭体元,就会说到我们梅州客家的一块弹丸之地——北溪。北溪,地处梅县、丰顺边界,隶属丰顺县大龙华镇,崇山莽莽,剑峰林立,清溪峡谷,地势十分险要。这样的地方,一般地图上不容易找到。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距今149年前,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大悲剧曾经在这里上演:数万名转战南岭的太平军余部,在偕王谭体元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全军覆没…… 北溪鏖战 不久前,笔者怀着对太平军将士的敬仰之情,凭吊了北溪古战场。在这里,寻访了年逾古稀的老人,登临了古战场遗址,勘看了传说中太平军偕王谭体元的下葬之地——鲤子湖……一百多年前的一幕幕往事,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让人心头为之惆怅,又为之震撼。 据史料记载,1866年2月,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率领的十余万太平军,被清兵围困在嘉应州(今梅州),经过激战,汪海洋在突围中战死,余部推偕王谭体元守城。以后形势急转,他们突围冲出嘉应州,横渡梅江,计划经南口进军东江。据说,由于传令兵误把南口作为南面,因而,太平军转战于梅县、丰顺边界,进入四面群峰峭拔、地势险峻的汾水凹。据《丰顺县志》记载,太平军不少勇士在汾水凹“下临深渊,峭壁悬崖高数百尺,约半里许”的险境里白白殉身。 1866年农历正月初三,当时陷入困境所剩数万的太平军,“集结于北溪山村,辎重已尽失,至搜取山坟骸瓮盖作炊具,其窘迫可知。”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派出先头部队,沿着羊肠小道向南挺进。可是,前锋刚走出北溪村口,望见长布白溪坝旁边鹞婆嶂高耸横空,乱山层叠,又听见山上山下清兵和乡勇鼓噪,金鼓齐鸣,刀光剑影,便怀疑中了敌兵的埋伏。慌乱之中,竟又错将向导击毙。清兵乘势发炮冲击,太平军仓促应战,两军对峙厮杀一阵,后因地形不利,军心混乱,不得不退回北溪村。据说偕王谭体元就是在此役战死,尸体由太平军抬回北溪村后的鲤子湖安葬。 太平军南进失利,败兵重返北溪村,粮草又难寻觅,进退两难。几天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清兵突袭北溪村,他们用土炮远轰。从嘉应州赶来的左宗棠军绕其后,加上驻扎在长布的清兵和各路乡勇的骚扰截阻,太平军首尾不能互顾,虽奋力抵抗,但兵力损失惨重。太平天国在长江以南保留的最后一支部队,便在这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绝境中覆灭了。 清朝湘军首领曾国藩、左宗棠在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军后,给清廷的奏报中说:“太平军起于嘉应,灭于嘉应”。北溪村最后一战,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所述:“太平军经过这次大歼灭,嫡系军队丧亡已尽,南中国全部被满清征服”。 太平军偕王与梅州客缘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个民系,主要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台湾、海南、四川和东南亚等地也有不少客家人杂居其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是南宋末年以后客家人聚居的核心区域。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由广东迁入广西的客家人的后裔。客家人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客家人组织发动起来的,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和客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秀全、冯云山等在宣传、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以广西东南地区的客家人为基础。客家人大批加入太平军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势力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紧密联系,必然影响到太平天国的方方面面,使太平天国的政策、制度及其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烙印。 谭体元(1834-1866),广西象州人。自幼生活于客家人聚居地,在客家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影响下成长。与洪秀全多有交往,后随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屡建战功,成为一员声名赫赫的大将,被封为“偕王”。 前面所提及的“太平军起于嘉应,灭于嘉应”之语,其意除了有太平军偕王谭体元余部从嘉应州突围被歼外,更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领导者和他们率领的起义军大部分均系嘉应客属。由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基本上是嘉应州客家人的起义。
种自食其力的感觉。 么事情都愿意做,请把我留在您的身边吧!”
“我想了很多,可是没有将重生之空间军嫂懒妻—重生懒妻军嫂留在身边的 从容问道:“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