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泉:近几年我国外贸形势一直不是很乐观,下滑从2013年就开始了,原因也非常的复杂,除了外部环境不好以外,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结构转型阶段也是非常有关系的。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素成本的提高,使得我们在发展加工贸易上的优势迅速下滑。
今年大宗贸易的进出口是负增长,现在这种两头在外的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开始显著的往下走,对我们贸易总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这几年世界贸易也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减速。另外从一般贸易来看,这种结构转型具有它有利的一面,一般贸易和国内经济的相关性的确比加工贸易更强,现在一般贸易的比例在提高,但是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速度相对比较慢,所以一般贸易比例在上升,但是这种增长不足以弥补加工贸易的萎缩。
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确实会经历这样的阵痛。另外,整个宏观经济的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经济资源也往服务业转移,这对货物贸易来说都是负面的因素。这种结构转型从长期来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贸易来说会经过一段时间阵痛期,同时由于外部因素的恶化,多方因素交叉,使得我们对外贸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趋势。
关于这个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作出了评论。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前三季度外贸数据不太令人满意,而且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全年的外贸数据可能还会出现明显降幅。数据虽然不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光看数据。从外贸的结构和质量来看,我们的外贸是否还具有较长的竞争力?
张建平:当前外贸的下滑跟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有关系,也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进口需求下滑也有关系。在这个不好的数据后面,中国货物贸易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在继续扩大,今年已经朝着13%的方向迈进。
另外,中国今年仍然保持了比较高水平的贸易顺差状态,这种状况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很羡慕的,因为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很难做到贸易顺差,发达国家就更不要说了。
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在迅速上升,份额在迅速扩大。第四个方面是我们自主品牌产品所开展的一般贸易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在上升。这些上升的势头显示出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从地方的情况来看,比如浙江的出口增长速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还有四个自贸区的出口增长也是正增长,而且比全国水平明显要高出一截,这就说明了我们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改革现有的贸易体制机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