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计划将资产重组所导致的停牌时期限制在不超过3个月,若情况需要,可再停牌2个月。
报道称,《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出炉之际,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航运集团因预期将进行国家批准的合并而停牌超过3个月,但这些公司没有披露最新情况。
上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公开征求意见至11月13日。它将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再停牌2个月。然而,停牌总长将不允许超过5个月。
报道称,这些变化旨在防止今年7月初的情况重演,当时正值中国股市下滑进入最严重时期,逾一半上市公司以“计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停牌。实际上,这些停牌行为意在阻止股价在恐慌性抛售中进一步下跌。
除了在交易动荡期间“套住”投资者以外,这种大面积停牌给跟踪大盘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带来严重混乱,造成ETF和其标的资产之间出现较大差异。
“很多公司选择了停牌,其中一些给出相当含糊的理由,”北京方正证券(Founder Securities)分析师郭艳红表示。“我怀疑这些公司中很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是股东,他们担心股价下跌。”
郭艳红补充说,他相信当局也真心希望加快兼并和重组。
据官方的《中国证券报》9日报道,自2014年初以来,在以资产重组为由停牌的上海上市公司中,13%的公司停牌超过5个月。
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三家内地航运公司——中国远洋(China Cosco Holdings)、中海集运(China Shipping Container Lines)和中海发展(China Shipping Development)——自8月10日停牌至今,等待一则预计涉及一宗合并交易的消息发布。
相比停牌很少且非常短暂的西方股市(如伦敦和纽约),亚洲股市(包括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一般对停牌更为宽容。
报道称,对投资者来说,停牌是一件令人不满的事情,他们呼吁监管机构允许某种形式的灰色市场交易。香港在停牌期限方面没有什么刚性规定,截至10月底,香港总计有价值460亿美元的股票被冻结超过3个月,高于4月份的1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