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百年回眸:中国工业开启现代转型的第一次飞跃

2016-02-1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之牧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廉价劳动力和开放策略带来的改革红利已逐步褪色,民族工业再次站在了转型的风口浪尖。

  商战,商战

百年回眸:中国工业开启现代转型的第一次飞跃

  一战在1914年的爆发。对世界来说,这是不幸,但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来说,倒算得上好事。远离欧洲主战场,加上西方列强忙于欧战,难以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加上战争又导致列强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这也意味着进口下降,出口增多。

  此前,因清末的政治、军事的萎靡不振,让西方势力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地侵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肌体。如今,随着压在身上的外力一松,感觉被踩在地上,只能匍匐前进的中国民族工商业,顺势有点爬起来直立行走的意思。

  它们不仅有底气在国内和西方斗,甚至还将斗争的战火,烧在了西方的后院。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让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大声疾呼的“商战”,变成现实。

  这种商战在1916年前后显得更为突出。一方面,中国近代工业——如纺织、面粉、烟草、工矿业,在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的刺激下,都有了大发展,这也让实业救国更是盛极一时。

  荣德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正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一战时粮食、纱布进口锐减的时机,不断扩大再生产。

  到1937年,荣氏企业“各厂有利,气象极佳”,经营状况达到了历年来的最好水平。根据严中平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

  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与此同时,“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另一方面,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兴盛,在1916年前后,我们便看到了很多来自民间的银行,继“毋任外人银行专我大利”的中国通商银行之后,纷纷成立。这其中就包括民国时期著名的“南三行北四行”——1915年,袁世凯长兄袁世昌的内地张镇芳,在北京创办了盐业银行(并在1928将总行迁入天津)。

  同年6月2日,陈光甫与庄得之、李馥荪等人共同集资创办了为广大民众服务、一元就能起存的“小小银行”——上海银行;1917年5月15日,曾师从大名鼎鼎也是王国维亲家罗振玉的周作民,于天津创办了金城银行——这一银行对天津的意义尤为重大,直到今天,于天津成立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便叫金城银行,意欲承继“金城”之衣钵;

  此外,1919年4月1日,谈荔孙与王桂林等人创办了大陆银行,印尼侨商黄奕住则与《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笔江等人,谋设中南银行,并于1921年6月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上海,以此为名,“中南之者,示南洋侨民不忘中国也。”因为其日后和金城、盐业、大陆实现联合经营,中南乃以“北四行”的面目而广为人知。这些打着“中国”的旗号的民间银行,既为自己而战,同时也在力拼来自国外的汇丰、花旗,还有麦加利(即渣打银行)……

  在某种意义上,从民国成立后,一直到七七卢沟桥事变,都算得上中国商业发展难得的“黄金时期”。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

  这段时间,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第一次现代化飞跃”。(程光炜:《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5期)

  虽然,这一现代化飞跃跟1916年没有太多直接关系,但也正如我在2015年出版的新作《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中,将孙中山莅临宁波的1916年,作为这本书的完结点,同时,也是下册的起始时间一样,它同样开启了这段黄金时期。

  只可惜的是,数载之后,抗战的爆发,由外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于内,蒋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集权统治,“国进民退”再次轮回复活。

  这段时期便如绚烂却短暂的烟火,最终消失在渐见阴霾的冷幕中。

财经网    华夏财经    理财攻略    财富故事    曝光台    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头条    专栏    排行榜    华夏专题

华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