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酒的习俗也让不少人过早患病,因酒打架,闹了不少不愉快。我们深知其害,却又不敢言说,怕得罪长辈。
男人在酒桌上拼,女人则在厨房里忙。过年期间,大部分女人几乎没有出过厨房,一顿饭光热菜都要热好几遍,早晨6点起床准备,经常一忙就是夜里12点,酒席散了,还要安排客人歇息,很多女人苦不堪言。
这样的习俗,让年味变了,人情也淡了。很多人为了“躲年”,携全家向南或是向北,一出去就是好几年,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到过年,外出的便会给家里寄点钱,置办年货,临了,总会补一句——少喝点酒!
以往过年时人情往来,拼酒打关都是父亲扛着,感受还不是那么明显。参加工作后,尤其是成家后,颇感压力重大,每年送礼要支出上万元,就是勉强凑齐了钱,还要拼酒,慢慢地我也开始扛不住了,一到腊月总会编出各种借口,在异乡躲着。其实打心里说,多想回趟家,可就是回不起,那种乡愁,难以诉说,像病了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
让人欣慰的是,近些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两年,随着“三下乡”等活动在村里搞了几次,一些反映农村风俗的文艺节目送进村里,大家对年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往的“攀比风”“拼酒风”等习俗也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并约定俗成般地改变了那些习俗。过年不再大送礼金,不再进行攀比,但礼尚往来依然继续——送鲜花、送新鲜蔬菜替代了单纯的送钱。大家坐在一起谈出门在外的见闻、说家乡的趣事代替了拼酒,村里发拳、打关的少了,笑声多了。渐渐地,不仅增进了感情,更让年味浓了许多,温馨的喜庆的年味,又重新回来了。
那些曾经在过年的时候选择外出的乡亲,现在再也不“躲年”了,一到腊月,便开始打点行装,订购车票,准备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