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4岁的女助理被逮捕,令人扼腕。但进而认为24岁的女生肯定不会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法制史无此逻辑。少数人强调她“善良”“单纯”,恐怕是在煽情,争取舆论支持。同样,那名女助理该不该定罪,法院的判定最权威。
中国司法机关办案并非先入为主、政治挂帅,而是会讲法律、认证据,浦志强案对此做出了证明。浦案原有的一些证据未被检察院采纳,法院最后以收窄 了的证据进行审理和判决,对浦判了较轻的刑罚,并给予了缓刑。浦也是律师,名气比此案7人大得多,对他的审判都能严格依法进行,其他涉案律师和助理又有什 么值得不顾证据给予特别“严厉打击”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律师的主阵地应当是司法战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律师行业重新兴起,为法治建设乃至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令人尊敬。然而近年来 出现一个新情况,有少数律师成为舆论场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是很多公众舆论事件公开或幕后的推手,这不能说是很正常的事。此外,一些境外势力对这少部分 “人权律师”特殊关照,给予他们有别于中国其他涉案人的特别保护,也值得思考。
这些年确有少数律师“政治热情高涨”,热衷于做律师职业行为之外的事情,他们人数很有限,显然不是律师行业的主流代表,却被一些舆论包装成“律师的良心”,这都是中国社会需要厘清的现象。
相信法院,相信中国依法治国的真实推进,这比听信舆论场上煽情的口号要靠谱得多。在社会价值多元的时代,法律是辨别是非的最高准绳,任何价值观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关心此“律师案”的人,都应对最终到来的裁决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