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托村里的木匠为郭向鸽打造了一架特殊的“小车”——全身木质结构,主体是一个木头椅子,座位上有一个能打开的洞,便于郭向鸽上厕所;两侧安装了挡板,防止她跌落;面前是一张小桌板,桌板上有一个固定饭碗的卡槽;下面还有一个小抽屉。“小车”下方有4个轮子,椅子靠背和桌板一侧各有一个把手,是用来移动“小车”的。轮子只能直来直去,需要拐弯时,只能费力地抬起扶手,把小车整个扭转个方向,再推着继续前进。“小车”的制作虽然粗糙,每一个细节却十分人性化。
从小到大,这样的小车郭向鸽已经坐坏了好几辆。随着郭向鸽的成长和护理经验的积累,父亲不断改进“小车”,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每天早晨,郭向鸽醒来后,母亲就艰难地将她从床上扶到小车上,晚上睡觉时再扶到床上。郭向鸽的吃喝拉撒都在小车上完成,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25年。有时候,当冬天的阳光洒进庭院,母亲就会推郭向鸽出来晒晒太阳。但是,如果要推她出院门,郭向鸽是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
天性聪慧,却活在自卑之中
在母亲的记忆中,郭向鸽小时候不是这么怕见人的。在她四五岁时,家中开了一个小卖铺,母亲和郭向鸽平时就待在那里。有时,母亲要去地里料理果树,就把她一个人留在店里。如果来了顾客,小小的郭向鸽在柜台后费力地抬起头,含糊不清、慢慢地说:“你、要、什、么、就、自、己、拿,钱、你、放、桌、上。”乡亲们都很善良,也不欺负她,都会按照东西的价格放下钱。等母亲从地里回来,郭向鸽对着母亲笑开了花,“妈、妈,我、把、咱、们、家、的、盐、卖、光、了。”
后来,家里开了个幼儿园,孩子们在小小的屋子里活蹦乱跳,不能动的郭向鸽却成了“孩子王”,她坐在自己的小车上,不停地发布命令:你,去做这个;你,去做那个。孩子们竟然都很听她的话。
郭向鸽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爱说话的呢?也许是15岁,也许是13岁。母亲也记不清楚了。郭向鸽的父亲是孙吉中学的校长,每天忙着工作。那时候,除了农活和家务,母亲要伺候80多岁的婆婆,还要照顾3个孩子,实在无暇注意郭向鸽身上的细微变化。也许是从小朋友开始嘲笑郭向鸽开始;也许从是一些流言蜚语传到她的耳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