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透露,村里很多人都参与了“重金求子”诈骗活动。“年龄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仅17岁。”张姓副所长介绍,团林村田地非常少,之前村民以打鱼为生和做生意为主。“大约从2010年开始,村里有人从外面学习骗术后,开始从事‘重金求子’诈骗活动,演变成现在的臭名昭著的‘诈骗村’。”
余干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刘华卫向记者介绍:“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溪村有的村民就在外面利用假戒指、猜铅笔和易拉罐中奖等行骗,并逐渐发展到诈骗。后来为了更好地行骗,骗子还到广西宾阳县‘学习取经’”。
记者了解到,石溪村和团林李家村的“重金求子”诈骗从2010年逐渐发展起来,慢慢形成了“产业链”。之前,村民每月花钱雇人贴小广告“重金求子”。“为了逃避打击,他们现在借助高科技,手机网络、伪基站进行群发,一分钟可以发送6万条诈骗信息,受害人打电话咨询很容易坠入陷阱。”刘华卫如是说。
家族式行骗泛滥 村民价值观扭曲
时间回到2013年9月底,四川省巴中市警方联系余干县公安局,要求协助侦破系列“重金求子”诈骗案。当时,巴中市发生多起“重金求子”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80万元,警方发现涉案嫌疑人在余干县活动。
经过侦查,警方确认该系列案件系由余干县一家族式团伙作案。随后,三路警方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经查,上述9人系儿女亲家关系,他们结伙编造“重金求子”虚假短信进行群发,分别扮演富婆、律师、公证员等角色实施诈骗。
办案民警介绍,“重金求子”诈骗呈现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特征。一些村民专职行骗,分工明确,作案空间远程化,不和受害人接触。有的还拥有魔音电话,诈骗时可以变声,一被发现就将作案工具扔到江中销毁,很难取证。”刘华卫介绍,诈骗受害者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