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组织部官网截图。
决策为何频繁更改?决策形成之前,校方是否对这次大规模的调整有过整体的规划?公告之外,并无其他官方后续解释的情况下,院系调整一事在师生与社会舆论中不断发酵。
12月8日晚22时许,“中山大学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将于12月9日和10日在四校区分别举行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每场座谈会邀请约40名同学,相关校领导将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共谈学校未来发展”。
据中山大学的校园媒体“中大青年”微信号记述,12月9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大副校长李善民指出,中山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第二方阵的排头兵,正在向着国内一流大学迈进,顶尖学科不多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学科分布不合理,师生比过低等问题也阻碍着中大发展的步伐。
李善民解释,亚太研究院改为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翻译学院的分分合合则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有关。而翻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分合是因为学科整合后并未发挥理想的效果,因此又重新合理划分了各个学科。
“现在学校有一个基本思路——每个学院要明确自己的一级学科目标并承担责任,并生成未来发展规划。”针对各方质疑的信息公开问题,座谈会最后,李善民表示,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意见征求和消息通告方面,校方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这轮大规模的调整的决策流程也受到了质疑。不少师生表示,决策公告时,自己完全是“被通知”的一方,并没有被征询意见的余地。“参加调研的院系人员,主要是院系负责人和主要教师代表。”11日,中山大学宣传部就相关话题,作了如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