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杠杆操作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

2015-08-04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亮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常常利用杠杆操作来放大收益,赢了增加数倍收益,输了亏得家破人亡,所以,在很多保守的人看来,利用杠杆操作的人是疯子,是不要命的。对此,专家认为杠杆
       导读: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常常利用杠杆操作来放大收益,赢了增加数倍收益,输了亏得家破人亡,所以,在很多保守的人看来,利用杠杆操作的人是疯子,是不要命的。对此,专家认为杠杆操作是双刃剑,要合理运用。

       证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杠杆操作而言,适度加杠杆,好处显而易见。从上至国家经济建设,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个人按揭购房、贷款消费,都离不开杠杆操作的作用。

  比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是一款杠杆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银行通过对购房者个人的未来现金流进行合理评估,向其发放贷款,购房者可以利用贷款这一杠杆撬动价值更大的资产。杠杆率越高,购买的资产越多。可以看出,在购买住房上使用杠杆就可以更早实现购房梦,银行也可以借此推广按揭业务。

资本市场,配资,杠杆操作

  不仅个人从杠杆操作中受益,社会也可借助该金融工具赢得发展。

  很多偏远地区进行公路修建时,由于修建公路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对于没有巨额资本积累的地区,修路者可以首次以一定比例投入,以未来公路的现金流作为收益保证,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进行公路建设。对于公路的使用者而言,在缴纳一定的过路费或者过桥费的基础上,其出行效率大大提高,运输整体成本大大下降。这对于企业发展、物流业进步、个人生活方便带来很大好处。

  当然,既然是双刃剑,杠杆操作在操作上的滥用,会带来很多隐患。如果不控制,任凭杠杆不断加大,就会造成相关领域的虚假泡沫风暴,增加不稳定因素。一旦杠杆失控,泡沫破裂,所承受的伤害就会被放大很多。

  在资本市场上尤其股市中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去年以来一直不断升温的股市,在不断升温的过程中高杠杆一直在背后充当了推动作用。,甚至有人将此轮牛市称为“杠杆牛”。

  股市加杠杆主要通过场内加杠杆和场外加杠杆两种方法来实现。其中,场内加杠杆主要是融资业务。从最初的千亿元级别飙升至万亿元规模,到最高点时两万多亿元,使用融资加杠杆者得到了以小搏大的甜头。

  对于场内配资,场外配资则拥有更大规模的加杠杆。拿伞形信托举例,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使得劣后资金可以用较少的资金配资,从而利用杠杆在二级市场博取高收益。据报道,目前市场上伞形信托的优先级与劣后级金额的比例主要分为1比1、1.5比1、2比1、2.5比1以及3比1,这意味着劣后投资者可以2倍、2.5倍、3倍、3.5倍和4倍的加杠杆进行炒股。而融资融券的杠杆率多为1比1。相对而言,伞形信托的杠杆作用比融资融券大很多。


  此外,部分配资公司也对放大杠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类配资公司专门为期货或股票投资者提供资金融通,运用加杠杆扩大投资资金量,实现高比例杠杆操作,最高杠杆甚至可以放大到10倍。

  但是对于高杠杆的操作,在股价上涨时,高杠杆可以撬动更大收益;同时,在资本市场不稳定时,高杠杆也会放大相应风险。从6月中旬以来的股市波动过程来看,部分高杠杆投资者承受了放大后的巨额损失,有的甚至被迫平仓。对投资者个人而言,损失惨重;对资本市场,加大了震荡振幅,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在牛市进入4000点左右后,监管层开始力查配资业务,也正是因为严格防范,从而防止了过度加杆导致的资本市场失控。

  杠杆在资本市场上的管控有利于市场稳定,对于全球范围内宏观经济调控也很有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量化宽松政策占据主流,资金流动性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等经济体加杠杆倾向较为明显。但是,随着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加息预期升温,资金回流到美国。对于资本外流的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性可能趋于收紧,加杠杆的现象会得到遏制。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北京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预期随着四大主权货币央行都选择退出量化宽松,2017年左右,全球流动性提供可能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因此,部分过度放大杠杆的企业和个人,乃至国家都需更加谨慎行事,保持警惕之心,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财经网    华夏财经    理财攻略    财富故事    曝光台    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头条    专栏    排行榜    华夏专题
查看更多:杠杆操作   配资   资本市场

华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