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从《泪》谈大凉山扶贫

2015-08-11 来源:财若财经 编辑:何亮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前不久广为流传的《泪》,被成为最悲伤的作文,潸然泪下,一时之间网友纷纷捐款,在大多数网友严重捐款似乎成为扶贫直接办法,而且在此事中,再一次引起网友对政府的不作为进行抨击,事实上,据相关数据,国家政府在07年到12年之间共投入了276.5亿元,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当地教育文化的落后,彝族生活恶习难改,好吃懒做,导致越扶越穷。
投入了这么多钱,凉山为什么还是那么穷?

  20多年的扶贫开发,无数的资金的投入,并没有改变大凉山普遍贫困的现状。大凉山贫穷在于自然条件恶劣,地远路偏;交通闭塞导,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比经济贫穷更可怕的是教育的贫穷,由于民族生育政策的宽松和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生育了很多甚至十多个孩子,简直吓人,但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却不多。即便众多的NGO、基金会解决了当地家里没钱、山区没学校的问题,观念的落后,仍然在阻挡着孩子受教育。

  从凉山走出来的网友@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也承认这点:“我自己来自于大凉山,所有的贫穷与落后均源于知识的匮乏,法律意识的淡薄,走出大凉山,不是为了衣食住行,而是为了求知。一次,二次的往来,给大家的感受就是这里最直观的穷、苦,所有人包括政府都明白教育是根本,唯有教育可以改变现状,可是太难,路还很长。”

  2012年,探访凉山发现,凉山彝族人的生产方式还处于原始落后的阶段,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广种薄收却生活安逸。这种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的的心态,加上源源不断的扶贫资金和爱心捐款,愈发使其堕落。

  发展好的地方,当地人积极接受现代文明,努力改造自然,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发展差的地方,当地人固守传统恶习,不思进取,吸毒贩毒,贩卖孩子,坐等扶贫资金。

财经网    华夏财经    理财攻略    财富故事    曝光台    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头条    专栏    排行榜    华夏专题
查看更多:凉山彝族   贫穷   教育   慈善

华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