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的大学生 用人单位称水平低
2015-07-23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北间溪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大学的扩招,教育质量的下滑,毕业生越来越多,很多用人单位指出大学生水平贬值,而据北京一211院校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授课内容乏味,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课下也
另外,虽然教育部强调,要根据就业率情况,对大学专业实行停招或减招,但具体执行中,真要让已上马开办的专业减招或停招,将直接牵涉很多教师的饭碗,而为了避免停招或减招,有的学校开始在就业率统计上弄虚作假。
二是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导致教师对教育教学不重视、不投入。
过去10多年来,我国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必须增大研究生教育体量,必 须重视学术研究,于是很多大学制订的考核教师的指标,都强调学术研究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课题经费等,本科教学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 果科研突出,有无这一工作量,都无伤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师重视教学,在学术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够,发布论文数不多,哪怕他的教学再受学生欢迎,也很难在 考核、评价尤其是职称评审中获得有利的结果。
高校的这些弊病不除,对于本科生的发展是极大的限制。不把本科教育办成批量化生产的“工厂式教育”,还需高校深挖问题根源,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西南一所211高校老师对媒体说,大学似乎从未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抢来的学生,再好,也是高中的产物,作为大学,究竟有无尽到认真培养的 义务?每年看着学校的招生部门,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抓着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教师当苦力,去抢生源,他都会感慨,高校把学生抢来以后,对他们究竟怎么 样呢?
他山之石: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年对美国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分析,值得我国大学管理者、教育者参考。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 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 钱。
在资源分配上,当研究生的发展和利益与本科生发生冲突时,毫无疑问研究生要为本科生让位;当科研与本科生教学发生冲突时,毫无疑问科研要为本科 生教学让位。当然,这种状态也并非生而有之,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和反复,但难得的是,今天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格局和文化,并且在实 际中心甘情愿地遵循和履行。
尽管美国顶尖大学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截然不同,但在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问题上还是呈现出一系列共性的特征:
首先,从招生阶段开始,严把入门关。几乎每一所顶尖大学都对招生极为重视。招生办公室主任地位很高,有时候就是仅次于校长和教务长的第三号人 物,对是否录取每一个学生具有最终决定权。他们往往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长时间,从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识别学生的经验——哈佛大学的招办主任威廉姆·菲兹 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就一口气干了40年。40年里,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只有一个,就是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资料。不只是哈佛,许多大学的招办主 任任职时间都在十年以上。此外,大学对招生部门的人员和经费予以充分保证,投入巨大;招生过程极为复杂甚至烦琐,每一个最终录取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 前都会经过几轮测试和评估。
其次,从文化和经济两方面确保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生教学上。美国顶尖大学在招聘教师时非常看重其对教学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在MIT(麻省 理工),重视本科生教学本身就是大学最核心的文化。教授不但必须要上课,而且他们也喜欢上课。美国顶尖大学通过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引导和制约着教师对于本科 教学的重视程度。教授的工资通常只发放9个月,剩下3个月的收入必须要通过自己寻找研究课题和经费来解决。教授所拿到的9个月工资,指的就是上课——特别 是给本科生上课——的报酬。如果教授不上课,收入就会锐减,甚至没有薪水;如果课程质量不高,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在芝加哥大学这样极为重视本科教学的大学 里,情况又有不同。在芝加哥大学看来,教授的天职就是教学。至于科研,那属于教授的个人旨趣。学校当然会支持教授的研究工作,但绝不能因为科研而损害教学 的利益。许多教授的工资是由本科学院发放的。教授必须按照本科学院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有可能拿不到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