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身家涨了3倍
“大刘从不做亏本买卖”的说法,始于1998年。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祸及香港、股票暴跌,一众投资者血本无归,富豪们也损失惨重。那个时候,刘銮雄已经习惯以其他人名义进行投资,因此外界并不清楚他“流了多少血”。
1年后,风暴仍未平息,能够大手笔投资的人很少,但是刘銮雄旗下的华人置业,却相继投出了逾10亿美元,证明这场灾难并未使其伤筋动骨。其中,投资金额的大部分,流到了内地。
大刘对内地并不陌生,早在1987年,他便与保利合作,投资了北京首个外销住宅单位北京丽京花园及其后的北京希尔顿酒店。
当时丽京花园项目的国有土地证编号为0001,这是他很自豪的一件事,直到今天还常常提起。
1998年起,刘銮雄开始大规模投资内地地产,项目遍及10几个城市,累积投资超过200亿元。单单投资成都的金额,就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北京、上海的很多项目都是十几二十年前地价很低的时候买下的,成都项目地块也是7年前买下的,光是土地就已经(涨了)4、5倍了。”他说。
2012年后,他便停止在内地买地,因为地皮都“好贵”了。
他说这是自己近30年投资生涯中,能总结的唯一法则:不追高,“谁追谁死”。地产如此,股市也如此。
除了这一法则,他称自己再没有其他方法,他从未受过系统性的投资学习,投资选择大多出于直观感受。“可能还有点优势是数学专业出身,对数字比较敏感。”他说。
“唯一法则”和对数字的敏感给他创造了多少财富?
2007年最后一天的派对上,刘銮雄告诉朋友:手上的股票可以卖掉了。进入新年后,他在半年内不断减持手上的股票,几近清仓。2008年12月31日,华人置业公布的信息显示,公司在是年的投资项中,有36亿港币的收入净额。
众所周知,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恒生指数同比大挫48%,李嘉诚和李兆基等精明大佬都赔了钱,相较之下,刘銮雄的成绩好得“不合情理”。
而当别人一边心惊胆战地观察市场,一边艳羡他能赚得大把钞票时,刘銮雄又把持有的现金抛了出去。
2009年3月,他开始收购欧洲金融企业的债券,包括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以30-60元的价格,吸纳了大量面值100元的债券。
风暴平息后,投资者回归理性,市场价格靠拢面值,刘銮雄大赚一笔。
在这场人人自危的风暴中,他的资产逆市飞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他的个人身家是21亿美元。经济动荡的4年后,2011年,他的身家涨了3倍多,变成6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