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出售部分内地物业是怎么回事呢?要我说就简单一句话:猪养肥了总要宰来吃的,难不成要当宠物养着吗?
上期探讨鉴于地王频出、房价蹿升,市场开始出现看空判断,其中声音最大的,当属“就会出一张嘴巴”的“务虚”学者专家,如:国世平、李稻葵[微博]等。而“务实派”的李嘉诚则是“以脚投票”,让楼市走势更加显得扑朔迷离。
王石比李嘉诚还紧张
事实上,“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转战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自8月起便一直是坊间热议的话题。超人此举到底意欲何为?当事人尚未回应,各路看空专家们又按捺不住了,纷纷代为解答:房地产狂欢是时候该结束了、中国楼市已见顶、房产繁荣即将进入尾声,等等,不一而足,甚至一向谨言慎行的王石,都忍不住在微博上发言:“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让人胆颤心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李嘉诚在内地到底卖了些、又在国外买了些什么?
抄底欧洲低估值产业
最近一个多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出售百佳超市(已持有运营40年)、上海陆家嘴东方汇金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等,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另一方面,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一直在欧洲拓展并购业务,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并购共耗资248.7亿港元,其中包括新西兰EnviroWaste废物管理公司、亚洲货柜码头、荷兰AVR-AfvalverwerkingB.V、废物能源转化公司等实业巨头。手笔之大,甚至引爆英国媒体发出“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的惊呼。不仅止于此,截至目前,李氏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三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有人言之凿凿地指出,李超人一向对市场把握很准,从当年击败怡和置地到1997金融危机,再到近两年抄底欧洲都能做到低进高出,此举意涵令人深思,潜藏的信号无论如何都应被高度重视、无法忽略云云。
有人看好,有人看坏才是常态
以上论述,我看有夸大之嫌,至少他2008年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匆匆以4.5万元/平方米楼板价(总价44亿元)出售上海核心地带(静安区长乐路、常熟路口)的甲级办公楼“世纪商贸广场”,现在看来绝非聪明之举。
更何况在各种耸听危言中,舆论似乎集体失忆地忽略了一个铁铮铮的事实,那就是李氏集团宣布出售百佳超市的同时,已有华润、家乐福、泰国卜峰莲花、香港利富、日本永旺、中粮集团等机构有意拿下。这说明房地产走势云谲波诡,有人看好、有人看坏。
这难道不是市场运行的常态吗——有人看好、有人看坏,于是有人想买、有人想卖。如果一个市场大家一致看好,则何来交易、买卖?当前最大的差异只不过看坏的是李嘉诚罢了,看把大家吓得是寝食难安。如果今天的状态是李嘉诚想卖却无人问津,这个时候我们紧张还来得及嘛,现在紧张只能说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穷紧张。
猪肥了还养着干嘛?
尤其要注意的,是他李嘉诚家大业大,挥洒之间几十、几百亿元便随之起舞、来去自如,而这对你我升斗小老百姓而言,根本是“云里雾里”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们有必要跟着瞎掺和吗?别忘了,李嘉诚擅长的是“低买高卖”,赚取可观利差,乃至买进物业使其经营状态良好之后,再以高价“忍痛割爱”,这都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效仿的“超级金钱游戏”啊!
总而言之,此番李嘉诚出售部分内地物业可视之为资本腾挪,切入更具增值潜力的国外投资选项,但因此把它夸大成“楼市崩盘之先兆”,则明显背离现实。当然,我必须承认房价继续無节制走高总会重挫,但一线城市为时尚早,二线城市无燃眉之急,看空者且稍安勿躁。
要我说李嘉诚在干嘛呢?简单一句话:猪养肥了总要宰来吃的,难不成要当宠物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