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无借鉴,内无粮草,一穷二白的三灶管理区另辟蹊径,玩起了土地的资本运作,在三灶围海造地4平方公里,连同金海岸一同推向市场,面向全国“卖 地”,来筹集修路、修大港口的巨额资金。作为“领头羊”的钟华生此时也将媒体利用到了极致,在全国报刊上喊出了“今日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的口 号,来买地建房的投资者顿时趋之若鹜。
一位已退任的三灶管理区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来买地的人全国各地,几乎哪一个省份都有,有的是看到报纸来投资的,有的是亲戚朋友介绍的,大家排着 队来交钱,蔚为壮观。梁关好回忆,原来三灶镇只有一条几百米长的旧街,但到了1992年左右,就变成了好几条街城区范围扩大了好几十倍,政府提供的商住用 地供不应求,很多投资者就找到村民,由前者出钱、村民出地一起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两层留给村民,五层给投资者。
投资热催生了房地产热。钟华生说,当时西区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大军5万多人,处处都是建房的工地。这一数字比三灶镇当时的原住民多出近4倍
珠海建筑商王燕也是1990年代被吸引到三灶炒房、炒地皮的投资者之一。回忆当年,她最大的感受是“疯狂”。“当时三灶明明没有什么工业,也没 有几个人,但大家就是拼了命去买地皮,炒地皮,建房子,当时根本没想过这些房子究竟卖给谁,给谁住?”王燕说,现在看来,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大家都没有风 险意识,以为政府搞的项目不可能垮,盲目乐观。
梁关好介绍,当时就看到大家都忙着建房,一栋栋房子建好,可几乎都没人住,都空置在那里。
到了1992年,三灶的房地产热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块地原来政府卖出去一两万,经过层层倒手,可以卖到十几万,房价随之飙升,这一年,三灶的 房价超过了2500元,而当时国人的工资普遍只有两三百块钱,一年的收入才能买到一平米房子。房价与收入比接近10比1,即便过去21年,三灶镇目前的房 价也大多在7000元/平米左右,而对比珠海在岗职工2012年4041元的平均工资,房价与收入比为1.7:1,仍远不及当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波房地产热就这样汹涌而至,如滔天巨浪席卷了包括珠海三灶在内的沿海经济特区。一夜炒房致富的故事通过报纸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如同瘟疫般迅速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也加入到炒房者的行列。
王燕说,炒一块地皮能挣十几万,一夜间就能成万元户,当时不少内地县城的校长、政府机构都眼红不已,截留教师工资或是政府资金,来三灶炒房、炒 地皮,很多人没空实地查看,在规划图纸上挑一块地,第二天就把钱打入账户,然后等着地皮上涨倒手卖掉,很多人多年后才知道,自己买的那块地还是一片汪洋大 海,“当时不少银行碍于政策规定,不能直接投资,还找到我,求着我从他们那贷款炒房,好从中获利”。
依靠土地的运作,在那个物资仍然十分贫乏,万元户就足以自傲的年代里,三灶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了10亿元的启动资金。以至于后来连梁广大都自我解嘲:“西区玩的是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