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真话不说全,假话全不说
王琛
从华润离职的前几天,有个上午,冯唐站在办公楼下等人。阳光很好,花是开着的,他突然想起过去多年的日子,几乎全是昏天黑地生意上的事儿。随后他就去了美国。半年后,他似乎终于意识到,写作才是他这辈子的主业。
鼓楼大街旁边一个胡同里,有个金色大门的院子,解放以前是个小庙,冯唐租了其中几间。采访就约在这里。在小说《不二》里,他写了一个淫荡的唐朝和尚。没见面时,我就想象着一个画面,冯唐坐在小庙里,表面上参禅打坐,其实却拿着手机发微博,发他那句最常用的“今宵欢乐多”,像个逍遥的淫僧。
工作室里布置得没有想象中的神秘。主要就是一张大书桌,墙角几把椅子,或许挺有来头。印象里,冯唐不缺钱,至少在作家里是富裕的,他的书畅销,经常上作家富豪榜,另外又做了多年的企业高管,是个生意人,直到去年,他才辞去了华润医疗CEO的职位。
冯唐进屋,脱了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白色毛衣,人比网上的照片和视频看起来更清瘦,眼神有点疲惫,和我想象中的“精光四射”正相反。在网上,有两张冯唐的照片我印象很深。其中一张,他坐在桌前,一手托腮,闭着眼睛,另一张趴在镜子前面,紧锁眉头,手摸着下巴,好像不满意自己的胡须。
他常接受访谈,大概他属于媒体最喜欢的采访对象——问他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每次的回答却都是新鲜的,词句里意象丰富,表达得工整,时常用排比,各种名词动词形容词,稀里啪啦往外蹦,很像他在写杂文。
与他相熟的朋友提醒我,冯唐挺好说话的,人很厚道。但我还是有点担心,怕他“装逼”——不止我一个人对他存有这个印象。网上的各种评论里,提到冯唐总绕不过“自恋”两个字。不喜欢他的人,写很长的文章分析他,到最后中心思想总是:冯唐是个装逼犯。对此,喜欢他的读者大略有两个立场,一是,冯唐不装逼,是你们自己看不懂;二是,冯唐装逼怎么了,我就是喜欢。
小庙里清冷,冯唐泡着茶,点了一炷香:“你们问就是,我能答出来的都答出来。”我们坐下开始聊。和朋友讲的一样,私下里,他没什么特别的姿态,也没有杂文里我常读到的那种“我牛逼,我都明白”的味道,更不像他黄书里的逍遥和尚。谈话中间,摄影师让他去屋外小院里坐着拍照,要搬椅子,我们其他人伸手,他都拦住,坚持自己搬。椅子挪来挪去摆了好几个地方,双手怎么放,脸往哪儿看,冯唐一一应允,没有二话,简直有点任人摆布的意思。
读了哪些书?为什么写作?习惯于怎样写?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问得简单,他的回答也挺朴素。最后他总结,作家终归是个手艺人——这个手艺,大约就是“得把事儿说清楚”。
访谈:
界面:从华润离职后,这半年生活是怎样的?
冯唐:我先去美国看了六个月的书,主要是史书。大学之后,又能有时间畅快地读书了。现在夜里一点睡觉,大概七点多醒,吃早饭,锻炼,坚持跑四十五分钟,绕着小区的院墙跑,雾霾天就进运动馆游泳。天气特别好,就沿着护城河慢跑五公里。这样的日子每周能有两三次。跑步的时候是放空的,什么都不想。上午读书、喝茶,中午就和人吃饭聊天。找我的人多,主要是商业上的,最近创业比较热,来问我这个事儿靠谱不靠谱,有的提意见,有的让入股,他们知道我没钱,不要求我投资。中午吃完,稍稍休息,困了,睡三十分钟,再醒来,再接着读书。在美国时候,这样的生活一周有六天,在中国可能只有两天,因为要见的人多。
界面:读哪些书?
冯唐:主要还是史书,其他的我也看不太懂。年轻的时候给自己打鸡血,摁着自己读书,反而记住了,现在同样的时间,读书效果不一样,现在虽然理解力和见识好了,却记不住了。
界面:读书的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冯唐:我小学时候,被我爸爸逼着学英文,逼顶了,不愿学,后来发现英文是个大麻烦,其他的学得好,英文受歧视,我就想办法,拿对文学的爱好克服对英文的厌恶。我先硬背了一本简单的英汉词典,看个三、四本英文原文,再返回来背词典,大概看了二、三十本之后,英文大概没问题了。当时最喜欢劳伦斯,《恋爱中的妇人》、《红》。当时书店还没有亨利·米勒,因为太黄吧,盗版书也没有。后来我姐姐去了美国,我托她买原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寄过来正好我大学军训,反正教官也看不懂,我就一边军训,一边读。后来高中读古文。先是初三和高一,把王力的《中国古代汉语》看了一遍,古文基本的语法用词就ok了,然后就开始啃中华书局的《史记》,一共十本,除去图表啥的,干货大概有七、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