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器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在当前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而剧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 世纪被韩国部分民窑模仿烧制,因此在总体稀缺性上尚不算极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们做餐具也不算太过暴殄天物。
除了“古”和“ 稀”,古瓷的价值还在于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制造工艺复杂或别有艺术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价值也就愈高。具体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给人以堂堂大气或秀丽典雅的美感;二是装饰,判断古瓷刻划、模印、贴塑、施釉、绘画、题词等装饰手法是否得当,装饰效果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艺术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庄、装饰得当的古瓷器,其市场价格也越高。在剧中,女主千颂伊在打扫客厅时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鲜16 世纪著名才子许筠先生的亲笔题词,所以其装饰之“美”、身价之高便不比寻常,所以也难怪“八风不动”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于瓷器属于易碎品,因此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防“女主”。在存放地点的选择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无保护性摆放,—般建议将古瓷存放于有软囊的锦盒或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以降低拿取时的碰擦隐患。另外,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涂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涂料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摆放时,瓷器底下也不宜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剧情:除了李朝白瓷,都教授收藏的各式高丽古籍在剧中也颇为抢眼。女主千颂伊就曾多次进入书房慨叹教授藏着许多古代“外星文”。而在第八集中,当女神要求教授为其推荐“睡前读物”时,被都教授放在第一本的就是成书于元末明初,杂糅了儒、释、道三教学说的古籍版《明心宝鉴》。而根据古籍圈历来的“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此后的明代亦是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按照都教授来到地球的时间推算,这本明代万历年间被教授收藏的百年古籍价值理应不菲。
如果说“长生不老”、知识渊博的都教授在古籍收藏方面拥有天然的时间优势,那么,普通藏家又该注重什么呢?一般而言,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需较为全面地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有何差异,等等。如果对古籍的专业知识以及版本、纸质、印刷一窍不通,就容易像千颂伊一般“有眼不识珍品”。其次,古籍收藏者对古籍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把握,应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内容含金量高的作品,如前文所述的《明心宝鉴》以及在剧中被都教授誉为“人生之书”的《九云梦》便都是含金量较高的名家之作。此外,收藏古籍还少不了要多看细看,多向行家请教,同时通过相关展览、拍卖了解市场行情及走向。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在当时发行量极大、做工不够精细、存世数量较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便不会太高。另外,相比古玩,古籍的变现能力较差,目前只有个别拍卖行及古籍书店提供相关的交易平台,如急需变现,可能会出现流通不畅的问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剧情:虽说家藏的各式古董都是都教授的心头之好,每每遇到所藏珍品被女主千颂伊“破坏”时也少不了要长吁短叹,暗自心疼一番,但都教授的古玩收藏方式却并非是一味的闭门“孤芳自赏”。作为其供职大学的博物馆最初捐赠人之一,都教授甚至能将400 年前徐宜花亲手托付的水晶竹节发簪作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慷慨捐出,其胸怀便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中国博物馆历史上,私人捐赠对博物馆的发展一直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的建立,便是源于许广平、廖静文两位先生的无私捐赠。而张伯驹先生向北京故宫捐赠《平复帖》、《游春图》,潘达于先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事迹也一直被各界传为佳话。对于收藏者来说,类似都教授式的私人捐赠绝不失为一种积累财富后回馈社会的极佳方式;而对于藏品来说,也等同于找到了一个与其历史价值相匹配、可供一代代人长期欣赏的“理想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