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
人质事件考验中国政治智慧
人质事件对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堪称拐点。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在全球公共事件中,已经成为参与者(不管主动还是被动)而不是围观者。
作者:张敬伟
IS(伊斯兰国)抓获西方国家的人质并不稀奇。近日又绑架了一位挪威人质和中国人质,并且在其所办的一份英文杂志上公布了两位人质的详细信息。这份杂志以“叫卖”的方式,更像是对国际社会的示威。 挪威官方已经证实画面中的一名男子是挪威人,但是挪威官方拒绝交付赎金,该国外交大臣认为这将会使更多挪威人被IS以同样的方式绑架勒索。对于那位中国男子,可确认是50岁的北京人樊京辉。
此人曾经是中学教师,后入广告行业,而且曾是央视的“黑人”(非正式员工)。2001年时候,曾经接受过中国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当时是电台主持)的采访,樊本人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要刻意追求这种不安全感,因为它能使我产生一种不安全以后的那种快感。”
这种经历,更增加了他是被IS掳获人质的可能性。
证明樊京辉是樊京辉并不难,难的是中国政府如何处理这起突如其来的人质事件。从以往IS处理人质事件的情况看,情况可谓很糟糕。从去年到现在,IS多次发布处决外国人质的视频,如美国记者詹姆斯·福利和史蒂文·索特洛夫;美国人道主义工作者彼得·卡西格;英国人道主义工作者戴维·海恩斯;约旦飞行员马阿兹· 卡萨斯贝;日本记者汤川遥菜和后藤健二等。人质一旦落入IS几乎无可生存的悲剧,也凸显国际社会基本达成共识,绝不向IS妥协,更不会采取交付赎金的方式,鼓励IS将绑架人质当成一项产业来做。
由于中国和西方社会不同,在中东伊斯兰世界被劫持为人质的可能性极低。即便是在基地组织喧嚣的时期,偶有中国人落入恐怖组织的虎口,中国亦可通过相关国家公关和利用伊斯兰教会的关系,巧妙化解人质事件。
这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当然也因为中国没有深度涉入伊斯兰世IS界的内部争端,包括基地组织都对中国网开一面。但IS未必理中国的茬,也未必给中国面子。
该组织的宗教理念和政治信仰,决定了他们不仅和主流的伊斯兰世界为敌,对于“异教徒”更是除之而后快。这里的异教徒,不仅包括了基督教世界,也涵盖了中国等世俗国家。更要者,中国本身也有大量伊斯兰教徒,而且来自新疆的“东突”势力,早就和伊斯兰极端组织有勾结,从“基地组织”到IS,这些恐怖组织也把中国视为了敌人。正因为如此,IS头目巴格达迪的理想中,“光复”新疆地区也是其成就其伊斯兰大帝国迷梦。而且,在巴格达迪的多次演讲中,他也将中国列为首位敌人,批评中国的新疆政策,号召新疆穆斯林向其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