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千米级缆索吊
如果说,大胆的板桁结合设计是清水河大桥在科技创新上最大的亮点,那么,国内首次尝试在同类型桥梁中使用超千米、大吨位缆索吊设备,则是最好的辅助。这样的缆索吊运在国内山区也属首次应用。
板桁结合体和缆索吊的关系是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张明闪做过计算,最大能吊装200吨的缆索吊每天能吊装一个节段,清水河大桥总共75个节段,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吊装,这比其他同类桥梁吊装节约三分之二的时间。
张明闪说,要实现这些想法,主缆内总重数千吨的179根基准索高度误差值不能超过两毫米,“让以吨计的材料误差以毫米计,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主缆的材质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白天温差大,不利于测量是否合格,测量工作必须晚上进行,同时还需要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测量数据的那段时间里,张明闪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测量队队长,数据测好了吗?得到的回答总是昨晚12点又下了点雨,“这意味着之前的测量数据又白费了”。
来贵州之前,张明闪专门上中国天气网查阅了贵州近几年的天气情况,资料显示,施工地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风雨中度过。尽管心理上早有准备,但测量缆绳的工作竟然足足花了一个月。
为了让缆绳在空中“各走各的路”,张明闪和他的团队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设备,在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清水河大桥的施工进展顺利,原计划在2016年年底完工的清水河大桥,工期整整提前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