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对子女的孝心“不领情”。
孩子们想给他补充营养,特意买来海参。他看了一眼,就是不吃。“他担心吃了后,我们还买。”父亲的不近人情,让王曙光生气又无奈。在她眼里,父亲不懂享受,甚至对国家的一些关怀都不“领情”。
战争期间,王福昌左踝关节严重冻伤,不得不截去了左下肢。按相关规定,他配备义肢可报销,但他每次都选择最实用、最便宜的。
调到北京后,他配有专车,但除了去医院看病,很少使用,子女想用更是门也没有。他常教育家人说:“我省些油,就能让部队的装备跑得更远些。”
捐完10万后只剩15元
“父亲他亲眼看着成千战友在战争中丧命,觉得自己与他们相比太过幸运。”王曙光说,抱着幸存者心理的父亲,事事物尽所用,要求钱用到正事儿上。
老人所谓的正事儿,指的是支援国家建设、捐献善款。
自2000年以来,他连续8次缴纳特殊党费25.5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余元。他还关心西部建设和航天事业,陆续捐款40万元。
老人也心系家乡。得知老家遭受旱灾,他赶忙拿出5万元汇给镇政府,委托对方购买灌溉机具和柴油,以解燃眉之急。
偶然机会,老人听说老家小学校舍简陋,急忙向校方汇款5万元。“我年轻时家里非常贫困,是当时免费的师范学校培养了我。”老人说。
抗战七十周年纪念日前,捐献完10万元后,王福昌的存款只剩下15元。“他也捐物,母亲做的一套新的丝绵新棉衣,他都找来捐了。目前收据合计有80多万元,没有收据的不知道。”老人子女整理他捐款的收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