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提高赤字率应结合供给侧管理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扩大赤字率和供给侧管理要结合,要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优化供给、创新驱动,这是实现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中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4年,财政赤字率分别为0.6%、2.8%、2.5%、1.8%、1.5%、2.2%和2.1%,其中2009年时达到最高,但一直保持在3%以内。
2015年的实际赤字率有多高?按照全国两会通过的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约2.3%,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为1.62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都有所增加。
长江学者教授林木西说,现在积极财政政策遇到一些困难,中央一般预算收入和过去相比是减少了。过去都是10%以上,今年上半年仅增加了4.7%,支出增加了10.6%。再一个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也面临着比较大的缺口。另外,货币政策等也出了很多措施,也遇到一些瓶颈,此时需要财政政策出手来相互配合。
今年11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曾提出,要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是绝对科学的标准。这被解读为赤字率红线调整的信号,政府可能大量增加投资。
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看来,我国使用欧盟标准并不一定合理。阶段性扩大财政赤字率意味着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更多的空间。一方面包含更多有效投资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减税也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能够增加额外需求,不管是通过减税还是增加投资的方式,使得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动能还是必须的。
赤字率的合理额度是多少?“企业一般的债务上限是80%,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比政府面对的风险要大,政府面临的是经济风险。一个经济里面有很多的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财政债务从美国的经验看,过去20年一直和GDP总量大小差不多,运行还比较好。我们国家按照这个标准一查的话就是还能开发多少空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上证报记者说。
关键词:去产能
绝对性过剩产能加快出清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业内人士就此指出,化解产能过剩需要一揽子政策联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近日表示,当前,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也包括船舶,这几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形势比较严峻。
以钢铁行业为例,数据显示,2003年产能近3亿吨,2012年产能已经突破1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钢铁产能已经接近12亿吨。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最新研究表明,预测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预测2016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48亿吨,同比减少2000万吨,同比下降3%。
这说明过去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业内人士表示,必须看到,因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往往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问题。另一方面,现在过剩的产能不仅仅是落后产能,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产能过剩政策调控无法根本解决的关键问题。
因此,化解矛盾的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联动,严控产能无序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现有产能,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化解产能过剩首先要允许企业“退出”。“如果僵尸企业不能退出的话,对于提高资源效率会有很大的约束。”
在黄益平看来,供给侧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把失去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过剩产能僵尸企业上的资源释放出来,让它们支持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态度已十分坚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表示,要下大决心,下一步将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并提出下决心选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下手”。
冯飞表示,工信部正在组织相关行业制定分业施策的方案。比如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而且这个过剩是一种绝对性过剩,该退出的要加快市场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