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十二岁留守儿童祠堂边自缢身亡 留有遗书

2015-12-14 来源:人民网 编辑:潘正光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每到岁末年关,打工者盼的就是拿到工钱、买到回家的车票。而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孩子们,也已经开始倒数与爸爸妈妈团聚的日子。据统计,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万。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能否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十二岁,留守儿童,祠堂边,自缢身亡,遗书

  留守老人:有心无力影响人际融合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天台联合小学是记者走访的其中一站。2008年2月,这所学校的一位12岁少年在春季学期开学当日,于村里祠堂边自缢身亡,这个一直被认为温和懂事的孩子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七年过去,这个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依然十占八九。

  “反正我没有妈妈管,我奶奶说,我妈被狼叼走了。”这是天台联合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男孩说的话。班主任吴玉华介绍,这个周姓男孩性格孤僻又蛮横,经常跟同学闹矛盾。有一天,奶奶来学校接他放学,当着老师同学的面就对这个孩子说:“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吴老师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联系。父亲在外打工,奶奶把孙子当宝贝,十分溺爱。

  放学后,记者随一个三年级学生到家中探访。孩子坐在室外的天井里,借着还亮的天光在写家庭作业,58岁的章奶奶在孩子身后捡菜。老人开朗而健谈,她告诉记者,孩子很乖,每天回来都按时写作业。她十分自豪地给记者展示墙上的奖状,夸奖孙子学习好。章奶奶有时会在一边看着孙子的作业本,事实上,她什么也看不懂。她说:“我是个文盲,没办法教他,我就希望我孙子好好学习。”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留守老人都是文盲或仅有小学文化水平,只能够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不能指导监督孩子学习,很难给予恰当的品德教育,也无法倾听和纾解孩子的情感矛盾。家庭教育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性格表现,能够提供亲密陪伴和一定文化教育的留守老人,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更开朗快乐。

  平伟和成慧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中学初二年级的同班同学。两个人都是出生不久后,父母就外出打工了,两个人跟父母关系都不太亲近,也不愿意跟父母一起生活。平伟是寄宿生,爷爷有风湿,奶奶去年把一条腿摔断了。每到周末回家,除了写作业,他还要照顾爷爷奶奶。老师说平伟非常比较沉默,经常只用“是”或“不”两个字来回答问题。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说:“很多事情不想说。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不想让大家都烦心。”

  成慧是走读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以便照顾她学习。爷爷目前还在上班,念过初中,能指导她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奶奶每天中午都给她做饭,放学都会来接她回家。相比平伟,成慧的性格略为开朗,回答问题也比较快。成慧说,她如果遇到了开心的事情,就会跟爷爷奶奶讲;如果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她会先自己消化,或者跟同学说。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开了,他的家庭实质上就不存在,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基本需求。隔辈老人所提供的,是本质就有缺失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们处理人际关系难以和谐,体会不到人际融合和关心友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认为。

财经网    华夏财经    理财攻略    财富故事    曝光台    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头条    专栏    排行榜    华夏专题

华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