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点评
居住证制度将在全国落地,这也标志着实行了30年的暂住证制度彻底地告别了历史。从“暂住”到“居住”,名称上的一字之差反映的则是城市管理的巨大变革。
1985年暂住证出台,是出于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没有规定持有暂住证者能够享受怎样的权利,一直以来也被认为带有身份歧视的色彩。而居住证更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既划定了申请的政策红线,也规定了持有者的权利,突出了公平性。
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暂住顾名思义是临时居住,像是在提醒持有者,“你不属于这个城市”;而居住则是将外来流动人口作为常住人口来对待,提醒持有者:你住在这里,尽义务,分享城市红利。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居住证制度已经在多个城市生根,北京等一些城市出台的草案也在等待最后的落地。
虽然有些地方推进的时间表尚不明确,但不管怎么样,对于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流动人口来说,居住证的实施无疑会增加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并成为激发他们创造活力的驱动力。
的确,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开始,标志着我国户籍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步伐。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一些城市之前在居住证方面的探索来看,好政策要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这样那样的“隐形门槛”总是若隐若现;而是否又会滋生出新的不公平也是需要警惕的。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管理理念滞后的因素,也有公共财政资金难以支撑的现实困境。因此,真正落实居住证制度,不仅需要城市治理者从“管理员”变成 “服务员”观念上进行转变,还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之举不打折扣地落地。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