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语:生命教育不是大道理是每天陪孩子谈谈心
生命是个奇怪的存在。它很坚强,坚强到足以捱过战争地震等灾难;它又很脆弱,脆弱到常常败给一瞬间的灰心绝望。
对于失去独女的不幸家庭而言,任何安慰都是乏力的。但小敏不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中正在读书的女孩,她也是无数男孩女孩中的一员,她所经历的迷惘、绝望,包括QQ签名表达的“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曾经历。对于小敏的死,质疑、追问、调查都是必须的,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警醒。
小敏的绝望,一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会没有丝毫异样,只是异样不曾被人发现,毕竟,青春期孩子的心思敏感纤细难以捕捉。绝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当然是爱孩子的,不过中国教育者的爱,更多的是紧盯学习、生活,而非精神。他(她)肚子饿不饿?衣服暖不暖?守不守纪律?成绩好不好?孩子玩耍摔烂一块皮,爷爷奶奶会唠叨一星期;但当孩子因为烦、累、困惑而沉默时,又有几个成年人能及时读懂?有几个家长和老师习惯每天俯下身问一句:嗨,今天开心吗?
我们常说生命教育,这并不等于说些“生命最宝贵”之类的大道理,说了孩子也不愿意听。而是一天一年,点点滴滴,了解他们的小孤独小郁闷小抱怨,防止负面情绪在内心日复一日淤积直至决堤。
“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我们往往并没有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来看。可是别忘了,00后已经十几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