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华夏财经 > 正文

多名负责人纷纷离职 雅芳在华败局已定

2015-11-16 来源:搜狐 编辑:王亚军 资讯整理:华夏财经网 阅读量:
导读:长江商报消息 上海和广州雅芳品牌公关负责人已纷纷辞职,缺乏被认可产品已遭消费者淡忘。曾因直销风光无限的化妆品公司巨头雅芳,如今却因渠道摇摆等问题迅速走向没落。

  “好像基本上找不到雅芳的人了。”10月9日,长江商报记者在试图联系雅芳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时,得到如此回复。

  一位化妆品行业专门负责媒体对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雅芳在广州这边基本上已经没有媒体负责人了,需要联系上海总部那边,但是那边好像也没有具体负责人,一般都是以书面提纲的形式发送过去。”

  “以前在雅芳做过品牌公关的人,好多都辞职了。”一位曾在雅芳品牌部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离开雅芳多年,问及离开原因,李女士并没有多谈。

  11月13日,记者联系上雅芳公关公司,询问关于整体出售一事,对方表示暂时没有接到集团通知,而记者随后将问题转至雅芳品牌部,截至发稿前,均未得到回复。

  化妆品行业资深专家张兵武指出,尽管雅芳仍有品牌价值,但要收购这么大的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不可估量的风险很大。权衡利弊后,无人接盘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做得好的化妆品公司来说,没必要收购雅芳;对于外行而言,又没有能力把它整合好。”

  在张兵武看来,中国市场对雅芳的贡献很大,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雅芳逐年亏损,一直走下坡路。在其贿赂事件发生后,品牌声誉更是严重受损。失去了中国市场强有力的支撑后,雅芳大势已去,很难再重新扳回局面。

  中国区业绩难有起色

  11月4日,雅芳发布财报,第三季度亏损6.97亿美元(约合44.27亿元人民币),并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受累于重组开支剧增、委内瑞拉业务会计标准的改变和自然护肤品牌Liz Earle的出售,曾是全球最大直销化妆品公司的雅芳当季业绩从上年同期的净盈利9200万美元(约合5.84亿元人民币),转为净亏损6.97亿美元。

  同时雅芳营收同比下降22%,至16.669亿美元(约合105.85亿元人民币),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9亿美元(约合107.31亿元人民币)。

  雅芳首席执行官Sheri McCoy指出,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季度,集团在地方市场的销售表现稳健,但她承认受汇率和其他宏观压力的负面冲击,经营确实“困难”,财务数据都不如人意。

  尽管在俄罗斯和巴西市场有所回暖,但撇除汇率影响后可以看到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表现极为疲软,销售分别按年减少15%和8%,其中北美大跌归因于活跃销售代表人数的持续大幅下滑,而一直在调整的中国市场,也在三季度亚太地区中领跌。

  事实上,自2011年至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依次为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尽管雅芳一直在挣扎,用裁员、业务调整等各种方式扭转困局,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加剧,雅芳的业绩更是难有起色。

  由于业绩不佳亏损超过预期,雅芳集团上调了全年汇率浮动的负面影响幅度至19个百分点,此前预期为17个百分点,全年撇除汇率影响后收入预期也因此从“轻微增长”下调至持平于2014财年。

  在华市场前景不容乐观“雅芳体系里,很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系列品牌或产品,这也是消费者快速将其遗忘的原因之一。”上述严女士的这句话折射了雅芳在中国遭遇品牌滑落的窘况。她告诉记者,在她做代理的这两年里,几乎没有消费者询问过雅芳品牌的产品。

  化妆品行业专家李智勇认为,长期以来,雅芳并没有一个令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在其他品牌通过纯天然等卖点宣传造势的时候,雅芳却没能把握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此外,在李智勇看来,没有在一种策略上持之以恒,在零售势头较好的时候突然转为直销也是雅芳的败笔。雅芳在渠道上摇摆不定,其调整损害了合作伙伴的信心,频繁的开关店也给消费者传达出不好的信号。另外,雅芳品牌老化,也是其难赢回市场的原因之一。

  雅芳除了偶尔推出的新产品,在品牌的维护和更新上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要知道,如今化妆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生存,除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让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别无他法。

  近些年,随着电商平台、海外代购、保税区交易中心的迅速崛起,雅芳的直销模式也受到了冲击。业内人士认为,以前雅芳在中国圈得广泛的用户,主要是靠直销的价格福利聚集年轻人群。

  如今由于互联网行业和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化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雅芳的优势也就逐渐丢失。而专卖领域本就是雅芳扩张渠道的短板之处,在市场空间逐步缩小的背景下,通过专卖形式来扭转业绩无疑是一种投资成本的浪费,消费者也不一定买单。

  加上近年来雅芳负面消息不断,雅芳却未能有积极的回应,外界所能感受到的正面信息很少,雅芳在中国市场的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严女士建议:“想要赢回市场还需要从产品上下功夫。”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多的是在往产品质量上靠拢,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的产品,多数消费者愿意选择的都是有口碑的,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才会有回头客愿意多次购买,帮你宣传引来更多的用户。来源长江商报)

财经网    华夏财经    理财攻略    财富故事    曝光台    股票    基金    外汇    黄金    头条    专栏    排行榜    华夏专题
查看更多:雅芳   上海   消费者   化妆品

华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