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结构改善主要体现在5个增长和1个回落上,即西部地区贷款增速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中长期贷款加速增长,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涉农贷款余额增长,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在这“五个增长”之外,产能过剩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
“5个增长和1个回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经过持续不断的信贷结构调整,特别是上半年采取定向调控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如棚户区改造、高铁投资等)在政策倾斜和扶持下,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并在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则开始逐步减少。
那么,中国是否会发生系统性违约风险,进而引发一场债务危机?
“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财政是惟一处于安全区的经济体。”王玮分析,“中国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即延期的风险,且各地区风险差别较大,不太会发生欧洲债务危机一样的系统性风险。”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定的债务率控制标准(参考值为90%-150%)来看,中国的债务率处于IMF确定的债务率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之内。债务率是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是衡量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
国家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2 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若将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按照19.13%、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14.64%的比率折算,总债务率为113.41%。
从未来偿债年度看: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占17.06%、11.58%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
“2014年是偿债的高峰期,未来3年逐年减少。”王玮指出,“中国的债务问题离系统性债务违约的高风险期还比较远,但部分地方债务的确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