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大概说的是一位老母亲拿出养老钱给独子买了SUV,怎料孙子嫌车里挤,儿子就让60岁的母亲蜷蹲在后尾箱里,要不是民警例行检查,这位老母亲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罪。
看到后感到心里除了愤怒还有心酸,静下来一想,现在社会到底怎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孝为先的,这整个倒过来了。
首先是老母亲演出养老钱给儿子买车,这里是倒过来的,本应在儿子长大之后,自己享受儿子的孝奉,注意是养老钱,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儿子没有能力养老母亲。再加上竟然让老母亲蜷蹲在后备箱,可以想象这个儿子平时会不会“孝”。
然后是“爱”,这里面有两个爱,意识老母亲爱自己的儿子,而这个儿子也爱自己的儿子(老母亲的孙子),但这两个爱是不同的,老母亲是那生命在爱儿子,而自己的儿子却是拿老母亲的命在溺爱他的儿子。
我相信把老母亲装后备箱这样的事情不会太多,但是类似事情或者状况,在社会上不少。拿我身边的例子,已为人父人母的朋友不少,只要有女人在场,大部分都逃不了孩子的话题,教育、花销、问题等等,但都可以看出来,每一位父母都自己的孩子都充满爱,也都想自己的孩子往“主流”价值观引导,这里面包括分享、孝顺、友爱等等。
但实际情况呢?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为什么?因为自身没有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没错,在孩子小时候,你孩子身上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父母的问题,因为孩子没有什么认知,甚至对错都不清楚,而家长呢?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调皮,总是容易发脾气或者采取强制措施.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达到当时的目的,但后期孩子也会效仿这样,你说你孩子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你采用了这些“暴力”手段达到当时的目的,而孩子以为这样也能达到目的,于是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成了性格。
没有人想走歪路,没有人从一生下来就要立志做“坏人”,在这里,我们当然要谴责这位儿子的作法,但就事论事,这位母亲在儿子成人之前或者小时候有没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想是有的,当然这种性格的养成不完全归咎于父母,还有社会以及个人的主观认识等等,但是很大可能的是,这位老母亲当初对儿子的教育也有“溺爱”,而同样现在他的儿子对孙子的溺爱,她也默默接受或者忍受着。
这则新闻里有这么一段“令检查民警唏嘘不已的是,惟恐民警对儿子进行处罚的刘老太不断向民警求情:尾箱里蛮好、蛮舒服,可别为难我的伢。”
看完后你什么感觉,其实是很复杂的,有些事情你是没办法说对与错的,当事人由当事人的理由和苦衷,我们有我们的愤怒与同情,其实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只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该散去的会散去,该保留的还是保留。
但愿我们都做一个该孝的孝,该爱的爱,社会上少一些此类心酸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