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马云的财富众所周知,柳传志跟他比起来,赶不上他财富的千分之一。不仅是马云,跟王健林等比起来,柳传志的财富也是不值一提的。但是马云等人却对柳传志十分尊重,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久前,联想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柳传志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钟,柳传志再次登上了人生巅峰。之后的庆功会上,马云、王健林等商业都共同出席了活动。创造了两家上市公司,柳传志的财富自然成为焦点,2015年02月,70岁的IT人柳传志接受专访,对网络传说在联想控股持股3.4%,为最大自然股东,折算一下纸面财富超过四五十亿的传闻作出了正面回应。大概拥有联想集团的股份不到1%。
不管从那种传闻是真的,柳传志的财富远远低于同为商界大佬的马云与王健林等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柳传志成为中国的传奇商人。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走上创业这一年,柳传志40岁,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而柳传志的名字却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而柳传志不想这样做。1987、1988年的时候,联想高层就此发生过一次讨论。柳传志认为,同样是卖馅饼,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卖法,比如,通过卖馅饼,开连锁店。
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什么事情,而在于谁在做这些事情。联想一开始没有资金,也只能替人家卖机器。到1987、1988年,联想代理的ASTPC,一个月能销好几百台。打通了销售渠道以后,柳传志要自己生产。“因为我们是计算所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做。但当时是计划经济,联想很小,国家不可能给我们生产批文,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潜在的能力没有人相信。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传志和几个热血汉子来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万港币,因此,他们到香港也只能和在国内一样,先从做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接着联想选择了板卡业务,然后打回国内,为联想PC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90年左右是联想高速发展的时期,柳传志除了搞好公司内部管理之外,他还要费尽心思为联想找到更多的资金,财务成本非常重,联想20万元起家以后,完全是靠利润来滚动发展,发展很困难。
1994年,成立微机事业部,全力支持29岁的杨元庆执掌联想PC。1996年以后,由于业务做得好,不断地配股融资,使企业拿到更多资金,大大地降低了财务成本。1996年3月15日,联想率先发动了PC价格战,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获得了中国PC冠军并一直保持。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先生出任联想集团主席。
2000年,联想集团分拆出神州数码。并分拆联想集团,将两大块业务分别交给两个年轻人,再到联想控股的多元化发展,让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等人各自成为几大业务的掌门人。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开始了第一次的退休。09年柳传志再次出山,带领联想再次走向高峰。
柳传志的个人财富在IT业界并不高,事实上,他的影响力并不来源于他有多少钱,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联想的成立和崛起是中国科技企业兴起的重要标志,但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股权问题复杂,身为企业掌舵人的柳传志并不是大股东,而中科院计算所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却获得了数千倍的回报率。